陈绍源(1888~1955年),字养清,号石泉居士。沙县城关兴义坊人。6岁丧父,9岁丧母,但自幼刻苦好学。15岁时考入福州普通学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优等成绩毕业。民国3年(1914年)毕业于福建省立甲种农林学校,同年任沙县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暨第二国民学校校长。民国5年参加福建建安道道试,列优等第五名俊士。民国8年后任建安道立甲种森林学校教务长、福建省立第四中学(设在南平)教员。
民国11年经沙县教育会和沙县县长推荐,被派往法国留学。同年7月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民国13年入法国迪戎大学攻读法学。陈绍源留学经费原定从县内笋干附加税中解决,但陈抵法国不到半年,县政府便中断了经费供给,陈绍源坚持勤工俭学,于民国26年6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医学、教育学、医药化学等方面也颇有造诣,同年10月,被法国索尔本大学聘为中国高教部研究员。
在法国留学期间,陈绍源积极参加中国旅法各界救国联合会组织的爱国活动,同朱伯奇、廖耀湘、汪德耀、黄曾樾等留法学者建立了密切联系。
芦沟桥事变发生后,陈绍源放弃在法国的优厚待遇和舒适生活,于民国27年春回祖国参加抗日战争。先后在贵州毕节县县立中学、贵州大学工学院附设职业学校、云南大学法文学院等学校任职,后任滇黔绥靖公署陆军医院特种训练班教官和川滇公路管理处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川滇东路运输局秘书科长、专员等职。
陈绍源熟悉多门学科,主要著述有《中国教育史研究》、《化学讲义录》、《制药化学》等。他在民国28年针对日本侵略军使用毒气写成的《毒气学大纲》一书,是国内这一方面较早的军事著作。1986年,该书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民国35年,陈绍源回沙县参加国民政府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竞选。竞选失败后出任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因受地方派系势力的排挤,一学期后辞去校长职务。
解放初,出任沙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并担任夜校的扫盲教师。他曾在代表会上宣传土壤改良的知识,但未被时人接受。1951年,因政治历史问题受到管制。
1955年夏,国务院外交部曾来函查询陈绍源的情况,中共沙县县委派人查找,陈已于当年7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