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凤岗街道水美土堡群是三明市、福建省、乃至全国唯一在一个地点聚建数座土堡的地点,因为所有土堡都是单独建在一个地点,这种聚建的现象十分罕见。水美土堡有双兴、双元、双吉、成吉等土堡组成,均为本村张氏家族所建。分别建在水美村的各小山边,充分利用了自然防御的优势,加上营建了由高大厚实堡墙、畅通式的跑马道、密布的竹制抢孔、高耸入云的碉式角楼构成的防御系统,匪寇要想短时间侵入土堡是痴心妄想的。
1、双元堡
清同治元年建,利用西高东低的坡地,分三级台基构筑。面阔68.35米,进深83.04米,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72平方米,按中轴线由东向西依次建有:堡外大空坪(这有两种用途:一是平安时作为晒谷物类的地方,一是扫除盲区,消除障碍,便于使匪寇无处藏身)、高大厚重的堡墙(最厚处4米多,用大石块错缝堆砌做基础,夯实的生土作墙,在过去冷兵器时代,匪寇是无法攻破的)、坚固的堡门(用难以燃烧、木质硬朗的苦椎树作门板,匪寇用刀斧砍劈一时也难以破门而入)、砖砌的内空坪(增加了堡内活动空间,还可作为乱事之秋的晒谷坪)、下堂(既是内门廊的延伸,又是迎门接待客人的地方)、天井(用花岗岩石成片铺砌的天井在三明土堡中少有,为什么葫芦形出水口向着进堡人,这是把“福禄”献给大家,为什么出水孔背向来人,这是肥水不可外流,钱财内藏的表示,天井两边摆放双层雕刻精美的石花架,体现了堡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意志,花架下摆放宜兴窑产的大水缸主要是用于防火,同时还有养鱼娱乐的地方)、厢房(这是土堡房间中光线最明亮的地方,一般用于书院、书斋之用,还有一种可能是长子、长孙生儿育女的地方)、中堂(这是土堡中最核心的地方,是所有土堡居民们商议大事、接待贵宾的地方,为此建筑空间特别大、装修装饰特别精美)、另外,堂前的卷棚轩是为了提高建筑档次、空间、空气流畅的重要结构,还是代表堡主地位显赫的象征。堂中央的太师壁上一般悬挂中堂山水、瑞兽画,并配书联,画下摆放制作精良的条案,上摆放象征平安如意的花瓶之类饰物,太师壁的上方一般悬挂堡内的堂号“慎修堂”。太师壁两边的侧门是堡内男人们通往后天井、后书楼、后堂的门。后堂天井两边的这个二层楼,扇形漏窗文气十足,这可以判断是书楼,书楼二层转为女孩们读书用。后堂前用花雕栏杆做隔断,这在土堡中少见,一是起到装饰作用,二是为遮挡刮风下雨和夏季酷晒。后堂太师壁两边廊门设楼梯可上二层楼,楼上的明间太师壁处设祖堂,可见这里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
堡内大小共有8各楼道及楼梯上至跑马道和碉式角楼,以打击来犯之敌。跑马道除了防御,也是堆放农具的地方,还是储蓄粮食、存放酒窖的地方。双元堡的碉式角楼按品字形布建,而且楼内二层还用砖块铺砌,用于防火,这是土堡中罕见的。
双元堡的最大特点是建筑规格高、体量大、功能区划分齐全,生活、防御、攻击设施和设备设计科学。堡内高大的防火墙将主次建筑分割的井井有条。护厝构筑十分讲究,生活情趣浓厚。后花园、后花楼给土堡增加了美好空间和宽阔的情操场所。
2、双兴堡
清咸丰八年腊月吉旦,平面前方的圆,坐南向北,南高北低,利用山边坡地,分三级台基构筑,前后高差约3米。面阔60.23米,进深59.68米,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65平方米,按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建有:堡外进堡小道,道前原有护堡壕(这有两种用途:一是阻止匪寇轻易攻入土堡,二是防火备用水池和养殖鱼类)、高大厚重的堡墙(最厚处4米多,用大石块错缝堆砌做基础,夯实的生土作墙,在过去冷兵器时代,匪寇是无法攻破的)、砖砌的内空坪中部微微隆起便于排水(除了增加了堡内活动空间,还可作为乱事之秋的晒谷坪)、下堂与护厝联建在一条台基上(既是内门廊的延伸,又是迎门接待客人的地方。下堂地面用精致的三合土打制,并配以象征四季发财的“十字锦”,富贵平安的花瓶和牡丹花)、下天井(用花岗岩石成片铺砌的天井在三明土堡中少有,这里也是葫芦形出水口向着进堡人,也是把“福禄”献给大家,钱文出水孔背向人们,这是肥水不可外流,钱财内藏的表示,天井两边摆放制作精美的花架,上原有梅兰竹菊“四君子”花卉,体现了堡主文化气息浓重和美化生活的意志,花架下摆放宜兴窑产的大水缸主要是用于防火,同时还有养鱼娱乐的地方)、厢房(这是土堡房间中光线最明亮的地方,一般用于书院、书斋之用,还有一种可能是长子、长孙生儿育女的地方)、中堂(这是土堡中最核心的地方,是所有土堡居民们商议大事、接待贵宾的地方,为此建筑空间特别大、装修装饰特别精美)。左、右次间为主要堡主居住。另外,堂前的卷棚轩是为了提高建筑档次、空间、空气流畅的重要结构,还是代表堡主地位显赫的象征。堂中央的太师壁上一般悬挂中堂山水、瑞兽画,并配书联,画下摆放制作精良的条案,上摆放象征平安如意的花瓶之类饰物,太师壁的上方一般悬挂堡内的堂号“致美堂”。上下堂前后檐廊都设弓箭轩,轩上装饰雕刻精美的花板,显示了堡主的低位和审美取向。
除此之外,该堡还建有后坪、后楼、护厝、跑马道(一部分封闭,一部分敞开这是三明土堡中少见的)、独立的书院等。主门额阳线刻阳雕楷书“永建乃家”,东门额:砖砌扇形,西门额 “安安”可见当时的堡主把该堡当做坚固的堡垒、永远的家。
普遍使用垂带石石阶至厅堂上,堂前轩顶檐廊,廊东西两头设廊门通护厝。堂中设太师壁,壁两侧设门可进出堂前后厅、天井等地。
护厝设厅,厅间可见横形天井,厅前设门可通倚墙而建的墙厝和土堡堡东西门。
东北,西北、南面各设2层碉式角楼角,用于打击死角之敌。马道大部分是封闭和半封闭式。
厅堂面阔5间,进深5柱,由前檐廊,厅堂、明、次、稍间、轩和轩前屋檐等组成。前檐廊边用毛条石相边,蕊用68厚的红土加少量石灰作基,基上用石灰、黄土、石英、细沙、桐油、红糖等打制,面用朱红色抹平,上线刻方格,六棱,(明间装饰牡丹纹),檐廊屋架明间设花童柱,次稍间,出一跳斗拱承托檩子和屋架。明间檐柱为方形(础石一样,但有开光),内柱为圆形和鼓形础石。大门装饰门簮,门两侧直棂窗,明间设圆窗,次间扇形窗。
天井中为甬道(用二块案石划开的三组窄条石条纵铺,意喻好事成双,天长地久),甬道两侧天井下设暗沟、不见下水孔和深水孔。天井东西设檐廊,檐廊内是书院,书院面阔单间,进深三柱,为横间穿斗减柱造。书院为双开门,门两侧直檩窗,内一圈为裙板和三个编泥类墙,南北墙靠天井底开小门通往上、下堂。地用长条灰砖工字砌量
中堂原来的望板是红色,后因清规戒律,不得越级而改后凃白色,这是所有土堡中唯独一例。
值得一提的是清末匪寇曾经用猛烈的炮火攻击过该堡,门上及堡墙上弹痕累累,大的25CM左右,中的5-10CM左右,小的2-3CM。
该堡最大特点:前低后高、层层叠叠的屋面、山花处彩绘、独立的书院。
3、双吉堡
坐北向南偏东15°,平面近乎椭圆形。
该堡充分依托自然地势,经人工刻意修整,形成四个高台基,每层台地高差1.5米至4米,最低一级处在水美溪边(洋面溪,西→东流过注入沙溪处,很好地利用了天然溪沟作防御),该堡处在水美堡地洋面北岸的祥山环抱中,此处地势处该盆地的制高点,视野良好,纵览全境,防御上比较便利。
从古石道过三条石铺小桥,上毛石垒砌的大、小台阶15级至二坪,再由二坪上毛石阶至上坪(坪用毛石铺砌),再上五级毛条石铺台阶过石牌楼,进入带矮斜围墙的前空坪。空坪上设三组台阶主厝、辅厝(石阶五级),前檐廊由稍加平凿的毛石对角拼砌(灰浆匀缝),其上用粗岩条石相边,蕊用粗三合土打制,这种做饭很少见。
主、护厝联建一起,面阔9间(共二堂,四厅,三天井组合),这种现象土堡中为个例,比较珍贵。天井中带座(上有春夏秋冬平安纹)的高低石花架,架下有石打长方上大下小水缸。天井两侧为双门单间书院,书院设天花板,由直檩,喜纹窗纹,裙板装彩,比较精美。
堂上明间靠檐廊处设装饰花门,中部设神龛,龛两侧各设附龛,摆放双门矮厨柜(此处不设门出后花台)。前檐廊与书院屋架交接处的防水墙做的较精美,上饰天官天女送子,昭君出塞,如意灰塑等。副厝内墙有石枪孔,这是三明土堡中仅见的。
4、成吉堂堡
清末年造。三层,悬山顶抬梁结构,红生土夯筑。门开在北墙中部,门顶用一块厚木作支撑。堡基础高36(毛石垒砌)墙体内用毛竹条垫打,门前墙内埋直径5CM竹制枪孔,对角相射护守住堡门。
二层每墙设吊脚炮楼(进深仅有墙厚)以4根圆木伸出墙外40CM而作。该堡内有古家具,阳刻陪衬厨:燕减柳丝春水碧,莺梭桃锦晓霞江,可能是当时的书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