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介绍

责任人:管理员
资料来源:县图书馆
资源年代:
浏览量:3122
发布时间:2020-12-26
【字号:

        沙县为闽中古城,史称沙村和沙阳。沙县自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建县,历经宋(刘宋)、齐、梁、陈、隋、唐,沙县为蛮荒之地,唐永徽六年(655)之前,随设随废。直至唐中和四年(884),县事仍由远在汀州(今长汀)的汀州司录兼管。当时沙县人口大约有56万人,其中有最原始的闽人、越人、峒人或被称作蛮僚的山越人。唐中和四年(884年),为有效治理县政,崇安镇将邓光布与汀州司录兼沙县政事曹朋协商,将沙县治所迁至凤林岗下(今沙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借助山水地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原则,遂有更具规模的县署、城隍、街区、学宫,以及千家之市,百业之盛。随着中原汉人迁入的增多,进入宋朝后,沙县出现历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开垦耕地不断增多,人均占有面积达4.8亩;交通事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沙溪上首次架设了连接两岸的桥梁;文化教育事业出现“五步一塾,十步一庠”(康熙版《沙县志》卷一)的盛况,有宋一代,全县考取进士的达129人,占历代进士总人数的86%,并出现闽学四贤之一罗从彦以及以直谏和诗文名闻朝野的陈瓘、邓肃等一批学者名臣。元、明之后,动乱频繁,大量土地荒芜,宋时盛况不复出现。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日趋严酷,明正统十三年(1448),“铲平王”邓茂七在陈山寨揭竿而起,领导了一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

        沙县建县之初,境域面积广大,包括如今的沙县、三明、永安、明溪、清流、宁化等地。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析出县西黄连峒一带(包括今宁化县及清流、明溪两县部分)设宁化县。明景泰三年(1452年),析出二十五至三十二都8个都及二十四都部分并尤溪县以西地设永安县。明成化六年(1470年),析出十九都部分归新设的明溪县。民国28年(1939年),析出三元、历东(今列东)、历西(今列西)等地设三元特种区,是年6月,改名三元县。19837月析出洋溪公社(即洋溪乡)归三明市梅列区,沙县境域从此基本稳定。至2006年,沙县城区面积15.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10万人,远期城市规划控制区近150平方公里,核心区7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人口50万人。

        沙县建县以来,历属建安郡(后改剑州、南剑州、延平路、延平府、建安道),民国17年直属福建省。民国221214日属“福建事变”中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延建省。民国2312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占沙县,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沙县革命委员会。民国23年末,属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改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6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沙县,成立沙县(民主)人民政府,隶属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2月,属南平专员公署。197071日改属三明地区行政公署(三明市)至今。1600多年,沙县始终作为独立的县级建制而运行,文化底蕴深厚,中原古风遗存,民智开发较早,经商者众多。素有“金沙县”之美誉。日常用语普通话、沙县话,杂说福州话、闽南话。

        沙县城区从北至南,为丘陵,平均海拔高度为130160米之间,便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拓展,已初步形成高新产业区、商贸行政居住区、临空(临铁、临港)经济区等三大片区的发展格局,鹰厦铁路、205国道、沙溪河航运、福银高速公路,即将动工的向莆快速铁路横贯全境,县内有3个互通口;300吨级的货轮可直达福州马尾港;即将动工的向莆快速铁路在沙县设立连轨站;兴建中的三明(沙县)机场距城区仅3公里,2008年内即可通航。规划中的三泉高速公路将于2008年底开通,沙厦高速公路也将在“十一五”期间建成。随着向莆铁路站场、三明机场、沙溪航运码头等集中位于沙县城南的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沙县作为全国百个、全省四个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正日益凸显,将成为今后沙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竞争优势。从对接沿海看,沙县今后与福州、泉州、厦门等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和厦门港、福州港、湄州湾等海峡西岸港口群都有高速公路(铁路)相连接,将融入省内沿海2小时经济圈;从连接内陆看,福银高速公路和向莆快速铁路两条交通大动脉的建设,使沙县成为湘、鄂、赣等内陆腹地至福建出海口快速通道上的重要结点,向东南可联结发展,向内陆可纵深推进、拓展腹地。

读者登录

Welcome login

读者信息
读者证号:    
读者姓名:    
手机号码:    
修改密码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新密码: